查看原文
其他

住屋貴 窮一世

大公文匯全媒體 大公文汇 2022-04-05

本文精彩

住屋開支佔工資四成,點生活?


港人住屋開支龐大,不論供樓或租屋壓力都極為沉重,是令生活難以改善,一生貧窮的主因。香港貧富懸殊愈趨惡化,政府近日發表的《2020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》揭示,本港貧窮人口增至165.3萬,貧窮率達23.6%,創有紀錄以來12年新高。


私樓住戶每月租金支出負擔沉重,有調查指,逾四成劏房戶每月用超過一半收入支付租金。(大公報)



大公報記者梁淑貞

研究香港社會福利問題數十年的學者周永新接受《大公報》專訪,痛陳本港貧窮問題癥結在於住屋開支大。打工仔近半收入用於住屋,導致「單靠入息維持不到生活,好唔掂」的慘況。他認為,政府如不在三年內提出徹底解決百多萬人住屋困難的方案,並增加產業多元化,改變薪酬結構,香港貧窮問題將會惡化。


本港現時個人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為1.8萬元,代表一半打工仔月入少於1.8萬元;六成人月入二萬元以下,即每三人有兩人賺取少於二萬元。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表示,港大曾做過調查,除了會計、法律等專業學科,一般文學、工商管理或社會科學等非專業的大學生,畢業後大多只能從事銷售等非技術性工作,「無咩前途」,月入一萬多元,做十年亦無甚改善。


他有不少學生加入非政府機構做社會工作者,月薪只有二萬多元,與97年畢業生的月薪分別不大。大學生尚且如此,學歷更低的基層市民,收入更微薄。


正處於結構性貧窮


周永新指出,香港的結構性貧窮就是從事非技術工作的人收入偏低,打破不了貧窮的宿命。他估計全港三分之一家庭如不是有政府提供房屋、醫療及教育等補貼,單靠入息不足以維生,「特別是房屋開支大,如果一半收入用於住屋,生活難以改善,這是導致港人貧窮的主因。」



大公報記者翻查統計處過去20年的住戶開支調查結果,顯示港人每月開支用於住屋(包括租金及管理費)的比例愈來愈大。2019/20年全港239.5萬個住戶,每月平均開支為30230元,當中11865元即近40%用於住屋;私樓住戶的住屋開支更重,每月平均37895元開支中,住屋佔44%。


周永新指出,「2011年政府設立(最低工資)改善了最低收入的窮人生活,只把他們推向接近工資中位數些小,但對拉近貧富懸殊無甚影響。」


貧富懸殊在香港不是新事物。周永新說,本來透過綜援、長者生活津貼及各種社會服務,令市民生活好過;而在免費教育、十年建屋計劃等補助下,市民看到希望,「只要努力工作,可以開時裝店或小茶檔,可以搵到錢。」不過,香港回歸後曾有多年時間停建居屋,令房屋供應更加緊張。


「好多人收入不足夠生活,假如特區政府最初設定的八萬五建屋計劃如期落實,社會怨氣無咁大,樓價不會飆升咁大。好多人受惠於政府房屋計劃,公屋租金少好多。」周永新說。



贊成「北都」發展策略


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早前提出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,周永新認同這有助長遠解決房屋問題,在區內興建公屋、居屋及私樓,可帶動區內就業機會。他認為,政府需提出五至十年短期措施,解決基層市民房屋問題,「尤其20多萬人住在劏房,不只居住環境狹窄,而是將相當部分收入用於租屋,貧窮就改變不到。」


「政府成日叫人做IT(資訊科技),IT唔係所有人適合做,大專大學生做銷售,好慘。基層市民覺得改善唔到生活,易積怨氣。失業人士希望有援助金,但政府叫人領綜援,人哋覺得你(政府)幫唔到手。」周永新認為,通脹可能來臨,政府應思考如何援助基層。


住公屋變人生贏家?


面對天價的樓價,年輕人紛紛以申請公屋為目標,希望憑着一間公屋,改變貧窮的宿命。教育未必可改變命運,但獲編配公屋「上樓」就如同中了六合彩頭獎,立即成為人生贏家。


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表示,六至七成年輕人接受大專教育,但他們收入不高,房屋開支比重大,有怨氣。《2020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》指出,公屋可令26.6萬人脫貧,扶貧成效可將貧窮率降低3.8個百分點,較個別選定恆常現金項目還要高。


私樓租金同樣居高不下,與公屋的低廉租金相比,懸殊的房屋開支,令私樓住戶或較公屋住戶貧窮。根據統計處2019至2020年住戶開支統計,公營房屋住戶每月花在租金及管理費等開支為1777元,佔總開支11.8%;而私樓戶每月用於租金16670元,佔總開支44%。


近年多個調查指出,劏房和私樓租金同樣高企,社聯今年中發表調查,逾四成劏房戶每月用超過一半收入支付租金。


建言獻策|急需訂滅貧目標 制定相應措施


扶貧委員會自2009年制定官方「貧窮線」,以住戶收入中位數一半為門檻,2020年一人住戶的貧窮線定在4400元。由於是以中位數劃為貧窮線,所以總有一半人活在貧窮線下。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同意政府以「相對貧窮」理念訂立貧窮線。他認為,不是着眼貧窮數字,而是監察貧窮趨勢,「貧窮人口有幾多,政府你咪做嘢囉」。



他指出,2009年至今的貧窮數字轉變與本港經濟有關,貧窮人口升至165.3萬,「即約四個人有中一個貧窮,對我哋來講並非好驚訝,係惡化了。素來4.8人一個貧窮,現在4.2人,最緊要知道趨勢,知道政府做了什麼?」他說,這些年來,除了長者生活津貼幫助長者外,「不感覺政府做過咩」,制訂最低工資最初兩至三年令貧窮人口減少,但效果近年已消失。


周永新認為,香港應有滅貧目標,例如三年上樓(公屋)是目標,即使至五年或十年才上樓,仍是目標,要有條界線,不可以完全無目標。扶貧不是要做到一個窮人都無,但要接受相對貧窮概念,訂下目標是要給政府一個動力。


周永新以他曾替政府做退休保障研究為例子,每個長者退休後有基本收入,就是目標,老年金亦要訂個目標維持基本生活,有客觀標準,除了住屋,要按衣食基本維持3000元,「未來三個人有一個老,(政府)你咪做啲嘢囉!」



相關版面

往期推薦

大文快報(2021.11.18 周四)


全港一票難求  香港市民這波「野性消費」讓人感動


抗擊變種病毒,這次香港走在了前列!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